400-853-0855 136-6161-6853

内蒙古阿尔山:以全域旅游引领全面转型

返回列表日期:2017.02.23

2017-02-22 16:42:00 来源:新华网 [ ] [打印]

举全市之力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列入创建5A级景区预备名单,进入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开通低空旅游航线,实现了公路口岸开放……依林而建、因泉盛名、因生态而兴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近年来围绕全域景区建设,统筹规划旅游空间布局,有效整合旅游优质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在全域旅游体制机制、营销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正在努力地从传统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嬗变。

放下斧头当导游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在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村的木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副对联。林俗村是东北林区的一个典型村落,位于内蒙古阿尔山市白狼镇南部,现有住户76家,人口240多人,多为林业职工家庭。

“过去,我们林区致富的手段就是砍树。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木头采伐下来,装车拉走就是收入。”白狼镇镇长孙素娟这样形容曾经的辉煌。

数据显示,1996年,阿尔山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全市总人口4.8万,其中80%以上是林业职工及家属。

2012年,阿尔山当地全面禁伐。停伐后,出现大批林业富余劳动力,转型发展成为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林业工人没有离开赖以生存的林子,而是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逐步转型搞旅游,一个个家庭小旅馆、旅游纪念品商店、农家乐、旅行社因此应运而生。”孙素娟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养殖业、加工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为林业职工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

树不砍了,林子开始恢复,林下资源越来越丰富。木耳、蘑菇、山野菜……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在阿尔山市白狼天原林产公司展厅内,林产品、鹿产品、工艺品琳琅满目。天原林产公司过去是林业局二级单位,停伐转制后,企业开发出了100多种林产品深加工产品。

白狼镇只是阿尔山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如今,阿尔山全市人口已发展到6.8万人,其中旅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就达4万人。

出门打工到雇人打工 百姓尝到全域旅游甜头

“当时刚学养鹿,头两年每年收入也就四五千块钱。”作为白狼镇鹿村第一批居民,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饲养的梅花鹿从最初几头到如今70多头。自己忙不过来,还雇了3个工人帮忙。他正谋划把鹿园改造成动物观赏园,集饲养、销售、观光为一体,可以提高利润。

“鹿村最早只有28户居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些年饲养梅花鹿效益不错,家家户户都有旅店、商店和饭店,通过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的鹿村,吸纳了周围的几个村子,在原来基础上建设了新村,共有97户居民,希望能通过早期的居民带动后来的共同脱贫致富。”郑晓林介绍说。

“目前,‘旅游+扶贫’的模式已经渐趋成熟。”孙素娟介绍说,白狼镇以推进精准扶贫为契机,充分利用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重点扶持旅游相关扶贫产业发展,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旅游产业脱贫致富。

阿尔山政府提供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宾馆、饭店475家,其中星级饭店6家,旅游接待能力达到2万张标准床位。全市宾馆、饭店、旅游纪念品商店、农家乐、旅行社等服务场所数量每年以14%递增,从事服务行业的中小型经营者每年纯利润平均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元,4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旅游业实现了增收脱贫。

从景点开发到目的地建设 游客市民共享城景交融

“木板建的房子泥抹的墙,窄窄的街道凌乱的房”,这是人们对发展全域旅游之前的阿尔山市一些乡镇镇容镇貌的描述。

以明水河镇镇容为例,往日那里的交通更是让人头痛,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被老百姓戏称为“水泥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使明水河镇的居民生产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一栋栋漂亮清新、充满林区风情的建筑林立在街道两侧。一盏盏路灯在夜晚慢慢亮了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来到小镇的街道或广场上,大家或休憩、或散步、或跳舞,以各自喜爱的方式享受着轻松而悠闲的时光,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我们把辖区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确立‘一核两廊三环四大境区’整体架构,实现了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的点线结合、组团分布。同时,积极探索“1+3”(即设立综合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综合监管机制,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龙头奠定了基础。”阿尔山市旅游局局长白峰说,阿尔山市借助国家旅游局定点帮扶的契机,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奥地利睿博商业顾问公司等十多家世界级规划设计团队主持或参与规划设计,建设 “小巧精美”的“北欧小城”,让“寓旅于城、景城融合”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3年来,累计争取资金40多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林场址搬迁以及特色村镇建设;投入25亿元实施了旅游道路提升工程及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今天的阿尔山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道路更通畅、城市更亮丽。“阿尔山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个季节来可以滑雪、泡温泉、看雾凇。你会看到淡蓝色的天空,远处洁白的山峰的逐渐被云雾缭绕,仿佛来到桃乐茜(电影《绿野仙踪》女主人公)误入的奇幻国度。”来自天津的游客宋先生如是说道。

不靠门票靠服务 全域消费成为经济新引擎

“以前,旅游服务‘链条’不全,游客游完吃顿饭就走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现在产业链拉长了,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游客目前在阿尔山的停留时间平均在2天左右。” 阿尔山市天池旅行社总经理张天明说。

“阿尔山近两年创新谋划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创造更多的游客乐意‘买单点’。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康养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实现旅游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升级,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进行选择性消费,增强阿尔山的吸引力。”白峰说,阿尔山初步实现经典景区一区撑天向全域旅游转变,近两年来温泉雪街度假核心区、口岸界河景区、白狼景区、奥伦布坎景区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核心、岭南岭北全域发展格局。

《阿尔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确立空间布局“一核两廊三环四大休闲境区”。其中,规划了9个核心项目,40个重点项目,22个其他项目,未来努力把阿尔山建设成六大中心,即:国家休闲度假中心、国家火山科考中心、国家生态旅游中心、国际温泉疗养中心、国际冰雪运动中心、国际会议论坛中心。全力打造最好的自驾车公园项目、最大的房车基地项目、最长的森林小火车观光线、最好的火山地貌空中观光游览项目、最具养生理念的温泉保健养生项目、最具错时经营条件的冰雪运动场、最有代表性的大兴安岭林区生产生活体验地、最具原生态的蒙古国草原边境游等八大类特色旅游产品。

数据显示,近两年,进入阿尔山景区人数年均增长 33%以上,但是景区门票收入增幅仅对消费上涨贡献5.9%,吃、住、行、购、娱等五要素消费比例相对升高,旅游消费多元化逐步形成。2016年,阿尔山旅游接待人数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16.7%,旅游业对GDP贡献率达到20%以上。而作为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文化服务、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当年增加值都较上年有大幅提升,全域旅游成果初显。

着眼全季全景 阿尔山全域旅游潜力无限

夏季火爆、冬季冷淡一直是影响和制约阿尔山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当地导游圈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夏季忙死,冬季闲死。”

针对夏季火爆、冬季冷淡的现状,阿尔山整合冰雪、矿泉、火山、林俗等优势资源,实施“拉长旺季、做热淡季、实现全季”战略,持续开展了杜鹃节、圣水节、国际森林音乐节、国际冰雪节等品牌活动,精心编排了《梦幻阿尔山》《敖鲁古雅》舞台剧和《阿尔山》音乐山谷实景剧,完善和丰富了四季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了全季旅游发展步伐。

在旅游外宣方面,阿尔山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在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阿尔山市与央视携手,每天播出“梦幻阿尔山”宣传片,并利用网络等平台,多措并举提升阿尔山影响力。

从昔日默默无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旅游胜地,如今阿尔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再提升。“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开始叫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火山温泉地质公园、中国自由式滑雪训练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自治区十佳文明城市、自治区滑雪之乡、“外国人最喜欢去的50个地方之一”等一批荣誉称号相继花落阿尔山。

“这些年来,阿尔山一直在探索和践行旅游发展,形成了‘阿尔山未来的优势在旅游、潜力在旅游、希望也在旅游’的共识。”兴安盟委委员、阿尔山市委书记高长胜说,盯紧全域旅游,大美阿尔山再起航。阿尔山将“生态立市、旅游强市”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努力把阿尔山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记者 薛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