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3-0855 136-6161-6853

在上海迪斯尼入场后,中国主题公园行业进入尖峰时刻

返回列表日期:2016.04.05

如果说2016年在中国经济,在改革转型的阵痛中,还有什么事件最值得期待?估计上海迪斯尼的开业一定算其中的一件大事。国际水平的大制作、千万级的入园人流量、数百亿级的投资,坐拥华东地区最大的市场腹地,这一切都让迪斯尼成为了万众期待的超级明星。在中国经济从传统走向娱乐、文化、体验的新经济的时候,迪斯尼的开业无疑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在迪斯尼进驻中国开业的背后,也标志着整个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以上海为例。随着上海迪斯尼、上海乐高探索中心、上海梦中心、上海临港冰雪世界、上海极地海洋世界的扎堆进驻,预计2020年上海将成为全球国际一线的主题公园旅游目的地。迪斯尼、默林集团、乐高集团、梦中心等一批国际大鳄的入住,标志着新一代高水平的主题公园竞争格局正在拉开序幕。

在2020年之前,除环球影城落位北京之外,全球的主要主题公园IP品牌都将落位在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内的酒店、景区与文化消费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这一系列的变化背后只是表象,背后实际上我们迎来的是立体化的、多方面的深刻的主题公园市场的转型。我们来看如下一些主要变化。



传统器械旅游时代已经远去,主题公园的品质水准被重新定义

如果说20年前的华侨城锦绣中华拉开了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的发展序幕,那么20年来这个行业经历了高速的、同质化的发展和惨烈的竞争。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国内20年间,新增了2500个主题公园。而可以对比的是,与此同时,美国在50年只增加30个主题公园。 这组市场数据的对比标志着主题公园行业在中国与美国的成熟度差异巨大:一个是快速涌动的中小型企业;另一个具备高竞争能力的大公司间的竞争游戏。 往往一个行业从萌芽走向成熟,是以一批批资本和企业的倒下为代价的。于是我们看到在这2500多个主题公园中,80%的项目不赚钱。并且伴随着代表国际一流水准的优质产品进入之后,过去30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的最初级模式将被迫终止,缺乏特色、品质粗陋的主题公园将难以存活。 一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主题公园市场传统品牌大公司的逐步远离,也标志着传统器械旅游时代已成为泡沫,文化和科技成为竞争的焦点。 于是,我们如今看到了项目规模大、丰富度极高的长隆公园的兴起,壮观瑰丽的宋城演艺的全面爆发、讲述海洋故事的海昌和大连圣亚海洋公园的攻城略地,这些品牌的兴起,就标志着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



国内地产商跨界打劫传统主题公园市场,省会城市成为兵家必争之

主题公园这一热门产品,看上去很有前景,实则竞争相当激烈。一方面传统主题公园市场受到国际大鳄入侵,另一方面它们还受到了中国地产商军团的跨界打劫式的冲击。真可谓左右夹击,水深火热。 我们看到,万达、保利、华润、富力、万科、恒大、世茂等纷纷进驻旅游地产行业。尤其是万达的布局更为聚焦,直接对准正在兴起的主题公园市场。 在主题公园的地域布局拓展上也同样如此。 随着国内大城市周边游市场的风起云涌,也引来国内各路大型资本集团关注这个市场。万达文旅城以动辄200~300亿的投资,研发了秀场、万达茂、电影乐园、海洋馆等旅游超级吸引物,将传统的商业地产、住宅地产与主题公园结合在一起,一口气在南昌、合肥、青岛、广州等12个省会及一线城市进行了战略性的布局,甚至将布局进入到巴黎。



世茂也不甘示弱,世茂宣称在未来3~5年内布局了梦工厂、摩天城、嘉年华系列主题公园产品,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主题公园旅游地产的模式。 而最近主题公园市场表现最为出色的宋城演艺,经过第一批在三亚、丽江、九寨沟等一线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复制基础上,开始向沿海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挺进。


IP矩阵竞争成为主题公园竞争的焦点,线上线下联动战略已经成必备

如今的主题公园领域,从一代产品景观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二代产品器械游乐型(欢乐谷)向具有IP内容体验消费的产品模式转变。 这个转变出现的背景就是当前主题公园的消费人员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90后成为最主要的群体。而这个以社群化、亚文化、二次元文化长大的族群,不再关注社会大众的喜好,而是将自己的兴趣锁定在自身所处的社群级的社会范围内。 因此,是否具有持续的IP生产能力已经成为主题公园的一个重要标志。


主题公园的业务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业内资深运营人士都知道,保证主题公园经营效益的核心指标有两个:一个是重游率,一个是游客在园区内的消费额和消费结构。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目前依然停留在依赖门票经济的阶段,餐饮零售多为租赁形式,公司收取商铺租用费用。从收入结构上看,中国主题公园80%是门票收入,而美国迪斯尼等主题公园门票收入只占到20~30%。举个例子:2014 年,海昌主题公园的非门票收入如餐饮类、旅游产品以及一些互动性的收费娱乐项目仅占公园收入的15%,而美国SeaWorld 娱乐集团人均消费为61.51 美元,人均园内消费23.14 美元,占据人均总消费的37.62%。 这样巨大的差异标志了两点:(1)国内主题公园运营商需要更多地关注单体项目的盈利模型,而不是过分聚焦前期投资。(2)主题公园运营商需要灵活地添加娱乐元素(例如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来提升游客体验,而不要一味追求巨额资本投入。

因此在未来,中国主题公园景区在升级改造中可通过自营餐饮、主题性零售和互动收费休闲娱乐项目的方式提升客单价。夜间表演秀场合节目亦是促使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入住园区酒店的手段。 未来5年,海昌海洋公园希望将非门票收入提升至公园营业收入的30%,成为集团重要增长点之一。 除此之外,国内主题公园的人均消费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4 年,SeaWorld 娱乐集团人均消费为61.51 美元,人均园内消费23.14 美元,占据人均总消费的37.62%,而海昌2014 年人均消费116.7 元,人均园内消费19.2元,占据人均消费16.45%,2015 年上半年人均消费128.9 元,人均园内消费为19.9,占据人均消费15.44%。可见,海昌在提高游客园内消费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科技竞争成为下一代的核心制胜因素

科技领域作为当前主题公园创新的利器,已经成为下一代主题公园竞争的焦土。总体来看,主题公园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其包括了产品层面和营销层面两大方面的竞争。


从主题公园娱乐挺进城市娱乐,伺机瞄准惨淡的实体商业市场

如今,除了线下主题公园的日益丰富完善,主题公园娱乐模式也快速挺进到城市商业中。这样的背景主要是当前电商冲击下,中国实体商业面临着严重过剩情景,经营局面惨淡。 在城市旅游和全域旅游的风潮之下,传统城市商业纷纷寻求跨界转型。于是,商业与旅游的结合就成为非常好的一个方向。这样的跨界和主题公园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这两年快速兴起的一个景象,那就是主题公园模式的游乐挺进城市购物中心。这样的组合既能获得不错的门票收益,也能提振整个商场的人流,激发商场配套的商业消费,将商场变成了旅游目的地。


文章来源:复世旅游智库